期刊简介

               本刊以评述性论文为主的综合性药学期刊。本刊根据国内药学科研、教学、临床和生产的需要,追踪报道世界各国药学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成果,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代谢、药物分析、药理和毒理、生化药宵和临床药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内容。适合于从事药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04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619/R

邮发代号: 82-13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首届优秀国防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4-0440
  • 国内刊号:11-561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首届优秀国防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3期文章
  • 熊果酸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熊果酸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癌、肝损伤保护、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药理学活性.熊果酸通过细胞毒和抑制细胞生长的双重作用,使细胞停滞于C0/C1期,并且使S期的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研究认为,熊果酸的细胞凋亡活性可能与阻止DNA复制起始有关.同时,熊果酸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同时显著逆转多种过氧化物酶.熊果酸在抗炎、抗菌及其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熊斌;雷志勇;陈虹 刊期: 2004- 03

  • 痘病毒疫苗载体

    1798年,Jenner的发现奠定了免疫学的基础并终导致天花病毒在地球上根除.尽管天花病毒已被消灭,在20世纪80年代仍引起一场研究痘苗病毒的高潮,其中部分原因是分子遗传学应用于对重组牛痘病毒外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而生物恐怖又重新引起人们对牛痘的关注.这些重组病毒在研究和疫苗学中均有多方面用途,并促进载体疫苗的发展,例如重组牛痘狂犬病疫苗在西欧及近在美国被用来消除狂犬病;选择性的痘病毒载体,例如禽......

    作者:庞乐君;刁天喜 刊期: 2004- 03

  • 基于基因的艾滋病疫苗的研究

    T淋巴细胞应答在控制人免疫缺陷病毒或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中有重要作用.通常采用恒河猴感染SIV或嵌合SHIV病毒为实验模型,接种DNA疫苗来诱导T淋巴细胞应答及检验疫苗保护效应.在灵长类动物上,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取决于基因表达水平、SIV蛋白中抗原的选择、融合蛋白的使用、接种途径及佐剂的添加.近研究表明,用DNA致敏,用表达相应SIV抗原的减毒重组病毒载体进行强化,可以提高特异免疫原性,......

    作者:乔虹 刊期: 2004- 03

  • 皮肤和粘膜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非口服给药方法发展迅速.通过皮肤、粘膜给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疾病的手段,但这些给药途径在实际应用中常遇到药物难以吸收或吸收缓慢的问题,故其多借助于吸收促进剂以增加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本文综述了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皮肤、粘膜吸收促进剂,描述了促进剂促吸收的效果,综合比较了促进剂的特征和优缺点,归纳了不同类型促进剂的促吸收机制,分析了目前促进剂存在......

    作者:李昕;王晖 刊期: 2004- 03

  • 树状大分子:一类新型的纳米容器和输送装置

    与传统的线性高聚物相比,树状大分子和超支化高聚物是一类相关的具有独特分子结构及大小的新型材料.本文详述了近年来这些高聚物作为新型聚合物输送体系应用方面的重要进展.超支化的药物输送装置领域目前正在快速发展成熟,同时由于在药物-包合物系统的研究中的重大发现而备受关注.本文也介绍了具有理想的超支化结构的树状大分子在主体-客体化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双玲;叶玲 刊期: 2004- 03

  •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多年来,免疫抑制剂的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化学免疫抑制剂还是生物免疫抑制剂,都是在从非特异性向特异性逐渐地过渡.本文综述了研究较多的几种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器官移植中应用的利弊,以及未来免疫抑制剂的发展方向等.......

    作者:张静蕊;黎燕;沈倍奋 刊期: 2004- 03

  • 化学诱导二聚化模型FKBP12-CID的应用

    细胞通过许多信号途径调控自身的生长和分化.受体是细胞所具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信号分子,它通过与其相应的配体识别结合,诱导激活相关的信号通路,终导致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发生.其中,受体二聚化是包括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凝血素、泌乳刺激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内的许多细胞因子传递信号的关键步骤.目前,许多研究者利用FK506结合蛋白12-二聚化化学诱导子(FK506bindingpr......

    作者:肖鹤;黎燕 刊期: 2004- 03

  • 化学合成微管微丝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微管微丝抑制剂主要与微管微丝作用,抑制微管微丝聚合或促进微管微丝聚合、抑制微管微丝解聚而抑制细胞分裂.以微管微丝为靶点,全合成新型小分子微管微丝抑制剂成为抗肿瘤药物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化学合成的微管微丝抑制剂的结构类型、构效关系和生物活性作一综述.......

    作者:武连宗;宋丹青 刊期: 2004- 03

  • 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

    目前,鼻腔给药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收促进剂、药物性质、剂型和载体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药物通过鼻腔吸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由于鼻腔特殊的解剖生理结构,药物吸收迅速;且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尤其对于多肽和蛋白类药物而言,鼻腔给药这种非侵入性给药方法更简单、安全并且节省费用,因此,有望成为未来全身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物经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巧鸳;朱文静;李范珠 刊期: 2004- 03

  • 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

    缓控释微丸制剂是一种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具有一单元型给药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缓控释微丸制剂包括骨架型微丸、膜控型微丸和骨架膜控两种技术结合制备的微丸的特点、所选用的材料及调节药物释放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微丸制剂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盛君;朱家壁 刊期: 200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