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以评述性论文为主的综合性药学期刊。本刊根据国内药学科研、教学、临床和生产的需要,追踪报道世界各国药学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成果,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代谢、药物分析、药理和毒理、生化药宵和临床药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内容。适合于从事药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04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619/R

邮发代号: 82-13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首届优秀国防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4-0440
  • 国内刊号:11-561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首届优秀国防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年第4期文章
  • 显微成像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显微成像技术通过帮助描述疾病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可能进行干预的潜在治疗方法,可进一步加快药物发现过程.近的一些新技术和对已有技术的改进集中解决了过去显微成像技术应用的技术难点,即增加了显微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提高了组织穿透率、跨越机体组织障碍的能力,增加了实验通量.本文集中介绍近显微成像技术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包括超显微技术的发展,多光子技术引入,纤维光学显微技术和自动成像技术以及应用于高内涵筛......

    作者:徐培培;王林 刊期: 2008- 04

  • 多粘菌素B治疗耐多药病原菌研究进展

    由于耐多药革兰阴性菌院内感染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目前尚无新的针对性抗菌药物被研发,所以多粘菌素B又被应用于临床.目前多粘菌素B和粘菌素为这些感染治疗的后选择.本文综述了多粘菌素B的微生物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临床学资料.多粘菌素B在体外,对常见耐多药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有迅速杀灭作用.对其耐药的病原菌还很少见.近期研究显示,多粘菌素B静脉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疗效好.......

    作者:周颖杰;施耀国 刊期: 2008- 04

  • 细胞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使给药系统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仅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动学过程,而且减少毒性.细胞给药系统不仅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而且可将药物靶向到特定细胞间隔,生物相容性好.其中红细胞载体给药系统能在体循环内连续几周持续释药,载药量大,易于制备,传统和生物药物都能被其容纳,还可作为抗体和造影剂的给药载体.在人体进行的大量研究已证实红细胞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闫方;赵熠;李高 刊期: 2008- 04

  • 超声微泡造影剂:基因和药物传递的原理与应用

    文章分析了目前医用微泡的工艺水平及其在治疗用传递和检测中的应用.由于聚焦超声束能破坏传递载体和血管壁,所以能局部传递药物或基因.传递载体的临床应用需克服目前存在的困难,包括体内清除迅速及载药量低等.......

    作者:周文英;杜丽娜;金义光 刊期: 2008- 04

  • 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美国,中风是致死第三大因素,致残的首要因素.中风引起的脑损伤由有着复杂相互作用的多个通路引起,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酸中毒,电解质失衡,围梗死去极化,氧化和硝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对于中风而言,现在有效的治疗途径很少.那么,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就需要对各种脑缺血损伤机制的全面了解.本文讨论基本的中风的病理生理过程,揭示治疗干预可靶向复杂通路.......

    作者:王竞;杜俊蓉 刊期: 2008- 04

  • 组胺受体H1和H4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新型抗组胺药的研究

    组胺在过敏性炎症中起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组胺释放引起的炎性反应是由H1受体介导的.H1受体拮抗剂也称为抗组胺药,用于治疗过敏性反应已很多年.但是在哮喘和慢性瘙痒症的病理状态下组胺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已证明组胺的确在炎症和免疫调节疾病中起作用,特别是H4受体的发现及其在多种免疫和炎性细胞中的表达,提示应重新评价组胺的作用,预示新型H4受体拮抗剂将被发现,且H1,H4受体拮抗剂在许多炎性反应靶......

    作者:刘洪英;肖志勇 刊期: 2008- 04